联系电话:0512-65166207
“物业+”实现服务“零死角” 姑苏区苏锦街道探索物业管理新模式
2021/12/21 13:45:20

交汇点讯 “小区电梯时常出故障,我们年纪大了,楼梯爬不动,坐电梯又提心吊胆,很是苦恼。”在姑苏区苏锦街道锦华星光苑小区,居民陈保国向金星社区党总支反映了小区电梯安全隐患问题。锦华星光苑小区是一个新建的安置小区,居住在此的居民年龄结构偏大,很多没有住过高层的居民需要慢慢适应坐电梯上下楼。

面对居民的担忧、害怕,金星社区党总支依托“红色管家”行动支部,联合党员干部、居民代表、物业一同协商,制定完备的电梯安全管理方案。一方面,由物业加强对电梯的监管,定期进行维保,如遇问题及时进行处理,解除居民后顾之忧;另一方面,街道党员干部走进社区,开展电梯安全宣传工作,引导居民规范、文明、安全使用电梯。

今年以来,苏锦街道深入贯彻市委建设现代化高品质城市战略部署,探索物业管理创新工作模式,通过构建党建核心,并在管理软硬件上依托高科技、双考核机制,打造“物业+”服务模式,实现了服务“零死角”,推动了物业管理与社会治理深度融合,开启了社区服务新格局。

树立“一核心”,发挥引领带动效应

在新建商品房小区万科金域平江,社区党总支也与物业党组织共建,共同探索“红色物业”管理创新机制。“小区环境优美,邻里关系和谐,这些都依托于业主和物业的共同努力。”万达二社区党总支书记刘培添介绍,作为小区的物业服务公司,万科物业在工作中主动发挥总部企业党组织优势,在这个小区项目组成立了党支部,构建了以社区党委为核心,多方共建、多元互动的小区治理格局。

而在安置房小区锦华星光苑,苏锦街道运用金域平江“红色物业”经验,架设党建核心,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帮助原本的农民快速适应“上楼”后的生活。“如果单纯依靠物业企业的力量,很难实现对这些动迁户的主动关怀,而农户的一些传统农俗也很难改变。”街道组织人事局局长刘宝荣表示,锦华星光苑于去年交付,刚刚“上楼”的农民一开始并不适应,将衣服晾晒在小区绿化带上,将不舍得扔掉的农具随意堆放在楼道里。“我们发动党员志愿者参与物业工作,一方面改善小区硬件,加装公共晾衣区;另一方面和居民积极沟通,帮助大家一起改变小区面貌。”

目前,苏锦街道多个小区通过构建“一核引领、多方参与、共建共治共享”格局,实现了有温度的“红色服务。”

服务“零死角”,物业管理全面覆盖

苏锦街道共有43个居民小区,其中老旧小区2个,原无物业小区3个。今年以来,街道立足服务民生,把“提升物业管理”提上议事日程,作为街道民生实事攻坚任务,实现了全区第一个街道物业管理全覆盖。

最近,家住苏锦一村居民喜笑颜开,“自从有了物业,我们小区终于有家的感觉了。公共区域有了电灯,卫生保洁做得很到位,终于住得舒心了!”原来,根据苏锦一村196、197、300、301幢及谈埂上3处无物业小区的实际情况,街道将这些小区与邻近有物业小区连成一片,纳入到“大物业”的保护范围中,有效将无物业开放式小区纳入了物业公司的“羽翼”之下,形成“大物业”的实际掌控,解决无物业开放式小区管理缺失的问题,进一步改善小区人居环境,提升小区应对突发或应急事件的处理能力。

物业全覆盖后,苏锦街道就利用高科技元素,做好服务。针对电动车上楼充电的问题,引入电梯智能控制系统,监控一旦发现电梯内有电动自行车,系统就会自动停梯。针对老旧小区外墙脱落的安全隐患问题,引进上海专业技术力量太赫兹全景三位无缝扫描系统进行试点探伤排查,并将根据隐患类型及严重程度,设立红、黄、橙三色分类标识机制,切实全方位保障居民生命财产安全。

创新“双考核”,服务质量整体提升

今年,苏锦街道建设局出台《住宅小区物业管理规范化考核实施细则》,探索建立物业服务企业星级评定机制,通过委托第三方专业机构,以“日常考核+年度考核”的双考核模式,对街道43个小区的物业服务主体进行评测,及时发现问题,找准痛点。

苏锦街道建设局相关负责人介绍,针对物业企业的日常考核主要采用日常检查、月度抽查、年度综测等方式对物业公司的管理水平、服务质量进行详细评定,并设立物业管理企业“红黑榜”。对在考核工作中发现的不履约、不尽责的物业企业和企业负责人,实行一次提醒、二次征信工作机制,促使其提高认识、尽快整改;对排名后5%的小区物业,则通过更换物业企业,或列入物业管理考核等方式,推动物业服务质量整体提升。

作为宜居新城,苏锦街道正致力于打造党建总揽,社区、业委会、物业三方协同、多元参与的“物业+”共生型治理模式,通过“红色物业”“智慧物业”建设,不断完善基层治理。“通过推动三方协同有序、高效和谐,化解矛盾纠纷,打好基层治理组合拳,提升社区综合治理水平和能力,构建党建引领社区治理框架下的物业管理体系,让居民共享高质量物业服务带来的幸福感。”苏锦街道党工委书记蒋鹏表示。

 

关闭